魚缸建立硝化系統全過程
整理自 柴富的 魚缸建立硝化系統全過程
1989年俄國微生物學家-維諾格雷斯基.無意發現一類所謂的好氧菌.它們生活方式與一般細菌不同.一般細菌需靠利用有機物.而這類細菌不能以有機培養.赤能在通氣狀況下.利用無機培養.
硝化菌廣布於土壤.淡海水和汙水處理系統中.等
硝化菌的歸納為兩類:1.亞硝酸菌 2.硝酸鹽菌.
硝化菌的基本形態:桿狀、球狀、螺旋狀等
硝化菌需要的無機碳源:碳酸、碳酸鹽等.
硝化菌需要的營養元素:蛋白質、脂肪、酵素、維生素等
硝化菌需要的無機化學能:氨源或亞硝酸鹽.
硝化菌需要的氧氣:以每公斤的氨氮核計,至少要4.5公斤的氧,最好不低於2PPM
硝化菌最適合的PH值:7.5~8.2之間
硝化菌最適合的溫度:不超過30度不低於20度.
硝化菌的運動:有鞭毛振動的菌體[可移動],不具鞭毛的菌種[隨水流飄移].
硝化菌最適合的水流:硝化菌會分泌出一種黏性強的脂多糖類的化學物質,可把自己黏著在一起,組成凝菌膠團,便經的起水流沖刷.
硝化菌與光:生態上的硝化菌均有避光現象.
新缸中的死魚原理:[腐生細菌]有機轉無機->氨源或亞硝酸鹽轉為化學能的硝化作用.
1、硝化系統的建立
大家把新買的魚缸興沖沖的裝備齊全, 加了水, 激活馬達, 都會問, 下一步怎麼辦? “買魚” 相信這是最快閃入大腦的答案.然而一個星期過後, 魚一只只的回老家了, 才覺得不對, 哪做錯了…… 答案往往是, 硝化系統沒有建立完全. 硝化系統意指培養硝化菌把魚魚所排出來的毒素排除掉.
2、整個系統的大綱是
魚的廢物 (氨) -> 亞硝酸鹽 -> 硝酸鹽(以下數據僅供參考, 因為太多的因素會使每個魚缸都不大一樣)
1.初期
魚下缸, 開始排放廢物, 氨 (阿摩尼亞) 開始累積, 阿摩尼亞對魚是超級有害的.通常在下魚的三天後氨的濃度開始上揚.
建議: 0.25-1.0 ppm: 25% 換水,餵食減半. 1.0-2.0 ppm: 50% 換水, 減少餵食,>2.0 ppm: 繼續換水, 直到<1.0ppm,不要餵食.(因為系統付荷過重)這期間如果感覺魚快不行了,參照>2.0ppm的作法.
2.中期
硝化菌 開始分解氨, 將它轉成亞硝酸鹽. 然而這也是對魚有害的. 有些魚在亞硝酸鹽 = 1ppm 就受不了了. 亞硝酸鹽濃度通常在一個星期後開使上揚.
建議: 0.1-0.5ppm: 25%換水,餵食減半.0.5-1.0 ppm:50% 換水,減少餵食,>1.0 ppm: 繼續換水,直到 <1.0 ppm,不要餵食.(因為系統付荷過重了)這期間如果感覺魚快不行了,參照>1.0 ppm的作法.
3.後期
再過一個星期後, 硝化菌開始長成. 硝化菌成長的比較慢. 差不多15小時才長一倍. 硝化菌 會將 亞硝酸鹽分解成 硝酸鹽. 少量的硝酸鹽是魚兒能接受的.且水草也能吸收. 不過濃度太高魚也會回老家的. 要靠定期的換水來稀釋硝酸鹽的濃度. 硝酸鹽的濃度也最好不要超過 20ppm.
建議:保持在 <5ppm
3、系統的建立只有一個秘訣:時間
因為所需的硝化菌就存在你我的身邊.大家所需要給的只是一點時間, 跟一點幫助.
Day 1. 買兩三只比較粗養的魚, 餵少量的飼料. 第二天起開始測量阿摩尼亞的濃度.濃度會持續升高好幾天, 不要怕.
大約在一個星期左右, 因為 硝化菌的長成, 開始進入中期. 阿摩尼亞的濃度會快速減退. 在這期間, 如果魚真的不大行了, 可少量換水來稀釋缸中的水.相對的,亞硝酸鹽的濃度開始爬升. 一個星期後, 和阿摩尼亞測試同步, 開始測試亞硝酸鹽濃度. 每兩天量一次, 亞硝酸鹽會到頂然後慢慢的撿退
Day 17 開始進入後期階段. 再過一個星期, 當亞硝酸鹽和阿摩尼亞濃度都降為零時, 硝酸鹽的濃度開始增加.這時, 恭喜大大. 系統建立完成. 先別急著追加魚. 先換少量的水. 再等兩天. 再加魚.一次也不要加超過三只. 不然一下子加太多, 系統會崩盤. 前三個星期所做的努力就付諸東水了.
在第一個星期中, 可加入商品硝化菌, 這樣也有幫助.幸運的話,可縮短一個星期的時間養魚的頭一個月, 是關鍵期. 是老天給我們的測試. 看我們是真的想養魚還是玩玩而已.
我知道新買的魚缸如果只有兩三只魚, 空空的能看嗎? 不過相信我, 慢慢來, 魚會感謝你的.
四、硝化菌生長期與生長環境
依生長速率來區分硝化細菌約可分為五個生長期:
1、遲緩期
當硝化菌剛接觸生活物質時,生長系用以適應新環境而不增加硝化細菌數的時期。此時期的長短,視新環境對硝化細菌之影響程度而定。
2、對數生長期
硝化細菌適應新環境後,迅速氧化氨或亞硝酸鹽以獲得能源固定無機碳的時期,於是有機合成反應加速,數目激增,是為對數生長期,蓋生長情形系成級數增加。在此階段中,繁殖速率達最大值。
3、遞減生長期
當氨或亞硝酸鹽濃度逐漸減少,硝化細菌增加到某一點時,剩余之生長資源將限制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使硝化細菌的增加數量,變成十分緩慢的時期。
4、靜止期
硝化細菌在環境中的生長受到限制因子的影響(如氨源不足)已達飽和,此時生長速率等於死已速率,硝化細菌的數量達到穩定的狀態。因靜止期相當短暫,故也有人把這時期的區分從略。
5、內呼吸期
又稱內生期。系統內氨或亞硝酸鹽已耗盡,硝化細菌呈「饑餓」狀態,只能利用體內養分繼續進行代謝作用,死亡速率大增,數量大為減少的時期。
硝化細菌在一般環境中也有老化及死亡的問題,老化及死亡是有機生命體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硝化菌的生境條件: 凡是環境之物理、化學及生物等性均會影響硝化細菌之生長,因此硝化細菌的生境條件可被區分為物理因子、化學因子及生物因子三類。其中物理因子主要為溫度、光照、底質、水流等:化學因子主要是鹽度、溶氧、ph質、抑制劑等:生物因子主要為掠食者、競爭排除作用等。
1.溫度
硝化菌合適體溫約20~28度c,最適生長及繁殖溫度約25度c。一般硝化菌在溫度低於5度c及高於42度c就停止代謝作用,超過此一範圍一般硝化菌很難存活。
2.光
硝化菌不像綠色植物及某些自營性光合細菌一般具有光合色素,因此不能利用日光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不僅無法利用日光,反而會害怕日光照射。
3.底質
硝化菌非常需要底質,但不同的是它的目的不在於覓食,而是底質可以提供附著、掩蔽和獲得其所需要的氨源及營養源。許多硝化菌沒有找到適當底質前不能進行繁殖,以及不能利氨源與營養源。
4.水流
由於硝化菌的固著生活特征,必須靠水流輸送它所需要的氧氣、氨及營養物質等生存資源。
5.溶氧
溶氧為硝化菌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建議是不要低於2ppm。
ph值:一般而言,絕大多數硝化細菌比較喜歡生長在弱堿性的環中,其ph值約7.5~8.2。ph值會影響硝化細菌生長與繁殖。亞硝酸菌ph範圍7.0~8.0,最佳平均是7.8。硝酸菌範圍約6.5~8.5。
6.競爭排除作用
指硝化菌的生活空間遭到其它異營性細菌的排擠壓力,導致硝化菌族群無法持續發展,乃至有逐漸萎縮趨勢。有機物汙染不但會影響硝化細菌生長,也會引來異營性細菌,逼使它們不得不撤離家園,重覓他處尋求發展。
五、硝化菌的間接確定方法
取樣菌在完全無機的含氨營養試液作除氨效率及速度的測試,若樣菌有明顯的除氨效率及速度,即暗示它可能是硝化細菌,理由是在幾乎完全無機環境中,以及又有豐富的氨源之情況下,似乎只有硝化細菌能適其中,並發揮除氨功能。
硝化細菌的作用絕對不是單純的凈水,他是一個水族生態的關鍵。剛建立的新缸並不存在這些有益的細菌。當你把買來的硝化菌倒在生化環上的時候,細菌開始在裏面繁殖,這是一種有益菌,通過他建立一種生物過濾系統,以自然分解水中的底質和有害物質。當然這需要一段的時間,讓這些細菌繁殖,直到他足以處理魚兒的排泄物。
而這些細菌的繁殖速度,草缸要比裸缸相對快的多。裸缸必須有良好的物理過濾,然後通過硝化細菌在濾材中的繁殖,再起到生物過濾的效果。一旦生物過濾建立好了,才真正開始了你的氮循環。這樣一個氮循環的過程有時需要幾周,甚至更長的時間
你們可能有這樣一種相同的經歷
第一天,放入闖缸魚,此時氨和亞硝酸鹽濃度為0,水是非常清澈的,象水晶般
第3天,水開始發白,氨的濃度馬上升到一個危險水平,硝化細菌開始繁殖生長,魚只開始窘迫,拒食
第5天氨的濃度達到高峰,硝化細菌開始把氨轉換為亞硝酸鹽,魚出現明顯不適,有些魚可能在這一時間死去
第8天,氨被轉換為了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濃度上升,魚的狀態開始好轉
到了第14天,亞硝酸鹽的濃度又開始上升到高峰,,魚再次陷入窘迫,某些強壯的魚,可以挺過這一時期
第20天左右,亞硝酸鹽開始下降,氮循環第2階段開始,魚只狀態好轉,水質也開始穩定
第25天亞硝酸鹽被轉換成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濃度迅速降低。
第30天,氨 和亞硝酸鹽已經檢測不出,水族箱完成了氮循環,你可以換掉一部分水,然後放入你想要的魚了。
還有你的過濾系統,濾材可以換成:過濾棉/生化球/石英環/活性炭/過濾棉。甚至濾材還可以再簡單點:過濾棉/生化棉 /石英環,就可以了。